“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不管是在古代,还是现代,爱美不仅仅是女子的专属,男子对美丽也有自己的追求。女子涂脂抹粉,佩戴饰品,而且还用熏香让自己的身体散发阵阵芬芳。而男子虽不涂脂抹粉,但是从身上佩戴的饰品来看,古代男子爱美程度并不亚于女子。

男子所佩戴的饰品种类繁多,例如束发冠、抹额、玉佩、蹀躞[diéxiè]、扳指、香囊、荷包、印章、带钩(带上所用之钩,主要用于束衣)等,以上这些只是男子配饰中比较常见的一部分。

人各有异,古代还有很多男子佩戴一些其他的物品,可以说饰品种类很多,而每一个饰品又有各种形状、材质、色彩的分类,这样一来便再也说不尽了。

与男子着配饰的目的,与女子虽有共通点,但又不同于女子,女子着配饰大多都是因为看起来会更迷人美丽。可男子身上的饰品,并不仅仅是用来让自己“变美”,而是为了显现自己的权势与地位,另外一点也是比较看重实用性。要说实用性,古代男子配饰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便是蹀躞了。

提到蹀躞,很多人都知道是来回小步走的意思。但其实它还有另外一层含义,就是古代的一种配饰品,是古代男子圈于腰间的带子,叫蹀躞带,也可以称之为“功能性腰带”,多为皮革材质所制。

蹀躞最早源于什么时期呢?战国时期,当时赵武灵王推广胡服骑射,胡人的服饰都很有特色,其中就包括腰带,就打了很多小环,用来随身携带小物件,方便平日里骑射活动。这种带式为后来的历朝历代的腰带款式改变起了重要作用。

《梦溪笔谈》曾对此作了详细的叙述:“中国衣冠,自北齐以来,乃全用胡服。窄袖绯绿,短衣长靿靴,有带,胡服也……所垂蹀躞盖欲佩带弓剑、愉悦、算囊、刀砺之类。”

魏晋南北朝时期,演变为革鞓(ting,一声)上只缀方型带銙的玉带。发展到隋唐时期,蹀躞曾一度被视为文武官员专用之物,文武百官,达官显贵,均以佩玉带为荣。从玉带的底色还能辨别出官职的大小等级。

比如唐朝规定,蹀躞带只能三品以上的官员才可以用玉带,天子用十三环玉带,也就是说,玉带是最高等级。蹀躞带上装饰的质料和数目的多少,表示佩戴者身份的高低。

《新唐书·《舆服志》曾记载唐代蹀躞带等级:一至二品用金銙(kua,三声);三至六品用犀角銙;七至九品用银銙。

唐朝初期,沿用隋朝天子为十三环玉带的制度,后不久,又改天子环带为九环带。发展到后来,又分为一至三品用金玉带銙,四品用金带銙,五品用金带銙,六至七品用银带銙,八至九品用鍮石銙,流外官及庶民用铜铁銙,而且都有一定的数目规定,不能超过。比如流外官及庶民用的铜铁銙,不得超过七枚。

蹀躞带的带板也有多种材料制作而成,如玉、犀、金、银、鍮石、铜、铁等,那么除了实用装饰之外呢,还有一个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区分官位的不同等级。

蹀躞上的装饰品质地越好,官位等级越高,玉石为最优,其次是金、银、矿石、铜铁等;装饰品颜色越深、数量越多,该男子的官位等级越高。在隋唐时期,蹀躞象征权势地位等级尤为明显。

《新唐书·李靖传》:“靖破萧铣时,所赐于阗玉带十三銙,七方六,銙各附环,以金固之,所以佩物者。又有火鉴、大觽、算囊等物,常佩于带者。”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唐朝初期还在延续隋朝的制度,直到后面才改为九环带。

蹀躞带除了代表等级之外,之所以在古代如此盛行,更重要的就是因为实用,可以悬挂很多物品。比如《唐会要·舆服上》及《旧唐书·舆服志》所记载的“蹀躞七事”,就是其悬挂较为常见的七件物品:针筒、刀子、佩刀、哕厥、砺石、火石袋、契苾真。

除了这七件物品,如果男子还有想悬挂在腰间,并且能悬挂在腰间的,也一并可以悬挂上去,水壶、乐器、钱包、香囊、武侠的剑、文人的笔墨纸砚……无一不可,这样才称得上实用至极!

直到后来唐玄宗执政时期,又发生了新的变化,官员不再佩戴,但逐渐在民间盛传,尤其是妇女,那会已经失去了等级象征和实用价值,仅仅只用作装饰。

宋朝时期,经济繁荣,手工业发达,此时的蹀躞带已经制作精美,制作工艺十分成熟,达官显贵之人,依然佩戴。

就是当时宋朝的邻国,辽国也十分盛行,详细记载了文官、武官佩戴蹀躞带所悬挂的物件不同。

《辽史仪卫志》载:“文官佩手巾、算袋、刀子、砺石、金鱼袋;武官軲碟七事:佩刀、刀子、磨石、契芯真,哕厥、针筒、火石袋。”

到了明朝,官服大多以宽缓为美,装饰有成套銙具的腰带,可以采用任何珍贵材料,比如金、嵌宝石、玛瑙等等,但最受欢迎,最为流行的,还是玉质材料,所以那会就不叫蹀躞带了,而改称“玉带”。

到了清朝时,腰带上悬挂荷包等配套用品,被固定成了礼仪的一部分,旗人男性也会把日常所需用品,都悬挂于腰带之上。但那会的蹀躞带的制作材质已经发生了改变,由之前的皮革变为了丝绸腰带。

清亡后,蹀躞(玉带)也随之消亡了,古代男子最具代表性的配饰也就到此终结。

蹀躞带盛行数千年,作为古代服装佩饰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古代封建社会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从最初的实用,到后来的代表等级制度,再到后来的装饰作用,都体现着中国古代礼制社会的发展和演变,也鲜明地反映出古代礼制社会状况与社会意识形态的变迁。

古人在追求服饰美的同时,其实也赋予了服饰以及器物更多的文化意义!

蹀躞带现在在一些博物馆里依旧可以见到影子,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它是古代中央集权、男子地位权势和历朝历代发展的“见证者”。既蕴含了东方的神韵,又是对我国自古以来“礼仪之邦”的充分表达。

参考资料:《梦溪笔谈》《新唐书·《舆服志》》《唐会要·舆服上》《辽史仪卫志》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nyinhuaa.com/jyhfz/111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