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行天下王晖专栏春水遗珠
春水遗珠畅行天下(王晖)王琦,网名畅行天下(王晖),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自己的收藏之路。虽历经周折,然而痴迷古物之心不改,缘为好古之乐难以割舍之故。收藏主题涉猎于不同材质不同门类。象牙犀角蜜蜡玛瑙,织绣带饰文房古兵皆为爱物。近年专注于中国铁雕鋄金银器物及明清宫廷马具的收藏及与其相关工艺历史研究。刚结束不久的鸿盛祥拍卖春拍中有一件我很喜欢的元代白玉春水纹饰绦环以善价成交。这件白玉春水绦环不论从年代材质纹饰工艺上来看都属于带饰中的上品之作。“春水”纹饰在中国传统玉器纹饰中与同时代的“秋山”纹饰齐名,都是表现中古时期皇帝狩猎特定动物的纹饰。“春水”表现的是以海东青捕天鹅,“秋山”则是表现猎鹿或者猎虎。但是如果将二者做对比,我认为“春水”纹饰更为精彩。因为“春水”纹饰中经常能够同时看见海东青和天鹅,使得画面更加生动并富有动感。而“秋山”纹饰只能刻画作为猎物的鹿或者虎的形象。说起来春水纹饰在玉器带饰中也不算特别少见,但是以中古时期的春水最为著名,因为那时有很多写实性很强的春水纹饰,据推测这是因为当时有可能工匠是亲眼看见过真实的海东青捕猎天鹅的场景才能够做出如此写实的纹样。这件白玉春水绦环在纹饰的设计和布局上,体现出工匠高超的设计能力和加工水平。从海东青的形态来看可以知道表现的是海东青是在空中俯冲时振翅加速的状态。天鹅则是面对海东青的追击慌不择路一头扎向水里的荷花丛中,从天鹅的体态和荷叶荷花的形态特别生动的表现出天鹅的仓皇姿态,特别是工匠在天鹅嘴部利用打孔表现出来的张嘴姿态更是神来之笔,表现出天鹅拼死逃窜时的紧张。从画面上看这只天鹅的结果大概率是被捕了。再加上加工这件春水绦环使用优质的上好白玉,因此我推测当年制作这件春水绦环的工匠一定是顶级工匠,而这件白玉春水绦环的拥有者也并非常人。说一个常识,在猎鹰捕猎水禽时,水禽会在特别危险的状态下直接扎进水里躲藏。经常会有猎鹰跟着扎进水里把水禽抓住。猎鹰捕获猎物后不会主动松爪,要是万一这时候没人在附近就有可能造成猎鹰与猎物同归于尽,这就需要鹰猎者下水把猎鹰和猎物一起捞上来。猎鹰羽毛湿了以后需要晾晒干了以后才能够继续捕猎,位于大兴的建于元代的晾鹰台根据地名推测有可能就曾经是元朝皇帝观赏海东青捕猎天鹅场景的场所,同时与天鹅一起掉入水中的海东青也于其上晾晒羽毛因而得名。查阅史料记载,驯养海东青捕猎天鹅的技术在清中期以后就已经逐渐失传。在民间养鹰捕猎水禽主要以使用苍鹰捕猎野鸭为主。曾经听养鹰界的前辈常大爷讲述过他年轻时曾经在冬季驯养苍鹰捕猎河里的野鸭。但是经常出现野鸭见到鹰过去一脑袋往水里扎鹰跟着追下去,鹰捕获野鸭后一起掉入河里,人不得不下水捞鹰和鸭子的情况。常大爷说但是当年北京有一位因为养鹰技术高超而曾经被王世襄先生雇佣帮助驯养猎鹰的鹰把式也经常放鹰捕猎野鸭但是从未发生过这种情况。常大爷就准备了礼物登门求教,那位鹰把式说了句:窗户纸一捅就破,一句话就你就明白了。那句话就是“你等野鸭子不抬头再放鹰”。常大爷回家仔细一琢磨就明白了其中的窍门:野鸭刚起飞时是抬头向上,升空到一定高度就变成平飞状态。如果在那时候放鹰,野鸭离水面近肯定容易扎进水里。等野鸭飞起来后就是不抬头的状态,离水面会有一定距离,苍鹰出手一般都是从低处向高处飞行追击野鸭。那时野鸭没有机会再往水里扎了,就肯定会在陆地上被捕获。从那以后常大爷再去放鹰捕猎野鸭就再也没有下过河。细想起来真是如果人家不说,真弄不明白。这也是那位前辈观察细致肯下功夫琢磨而得出的经验啊。 本文已获得作者授权乐艺会发布 图文由作者提供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nyinhuaa.com/jyhfz/12936.html
- 上一篇文章: 畅行天下王晖专栏浅析稀世奇珍玉马镫
- 下一篇文章: 畅行天下王晖专栏春水遗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