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孩子容易感冒发烧的一个重要原味是正气不足。

病毒中医称外邪,一般从鼻粘膜开始侵入,感冒病毒在我们周围到处都是,空气里,鼻腔黏液里,但是有的人为什么不会感染呢?因为身体正气把它挡住了,不让它往身体里蹿,中医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一旦正气不足,外邪就会从口鼻大举侵入,进军驻扎体内,造成上呼吸道感染。

人体防御系统的部队(正气),是靠经络来运行的,身体比大脑聪明,身体本能的知道有多少病毒聚集在我们周围,比如个外敌在鼻腔处准备侵入,身体就及时报警,从经络运送个士兵抵抗外邪,这是我们与生俱来的能力。

身体健康的人,可以随时调整经络状态,加速将部队运送来,可身体弱的人,调整能力差,只送来30名战士,敌强我弱,无力阻挡个敌人,最终敌人长驱直入。因此正气不足的人,一旦气温突然降低,身体很容易被外邪侵入。

除了气温降低的原因导致感冒的还有其他原因,比如湿气大,中医称这种感冒罪魁祸首是湿邪,还有秋季天气干燥,人体内津液蒸发的多,燥邪为患。

健康的时候,身体里的正气能够抵抗外邪。

抵抗力下降,外邪就会通过口鼻侵入身体。

二,先找孩子病因,小毛病自己调理。

孩子生病了,最了解孩子病情的首先一定是父母,而绝不是医生。找到孩子的症状和原味,小毛病自己调理,处理不了向医生求助,才能保证孩子身体安然无恙。

三,感冒真的来了的几个阶段和处理方法。

(一)孩子感冒第一阶段,如何处理?

外来病毒侵袭身体,人体最先感觉出现问题的地方是皮肤,汗毛,腋毛等。因为肺主皮毛,为什么肺主皮毛呢?肺气虚弱,动力不足,营养物质就无法输送全身,体表无法滋润,皮毛就会出现问题。

寒邪一旦侵犯肺,体表肌肤会处于紧张抑制状态,马上会感觉到,皮肤发冷,发紧,怕风,这个是最明显的变化。

作为父母随时和孩子沟通,让他们去体会天气变化时皮肤的感觉,一旦感冒,孩子才能描述身体的感受。

有时候孩子形容不出来,但你能感觉到,本来孩子的手是温暖的,一摸小手冰凉,脚也是凉的,这就是寒邪入侵皮毛。这个时候成为恶寒,感冒初期寒邪入侵导致,即使多穿衣服,多盖被,怕冷的情况也不会明显缓解。

这个阶段称为受寒感冒的第一阶段,冬季会长,可能连续几天,夏季会短,短的时候1.2小时就过去了。如果这个时候祛寒,感冒很快就会被控制住。(可以用一些食疗方法,泡脚取微寒,喝姜汤,葱淡豆豉汤,)

1,处理方法:第一阶段,不用吃药,用取喷嚏法,泡脚法

?(1)取嚏法:最好在早晨,正气比较足的时候,用卫生纸捻成一根细细的条,然后伸到孩子鼻子里面,刺激鼻黏膜,让孩子打喷嚏。排寒邪,打完喷嚏,上焦气机一下就通畅了,身体会出汗,寒邪也就随之而解了。

?(2)国外流行的,水疗暖身法,用热水喷身体的经络,也是延用了中国的中医理论,不少人试了以后,效果不错。

(3)泡脚祛寒暖身法:脚能够疏通人体的肝经,脾经,肾经,膀胱经等主要经络,经络通畅,人就不会生病,或者少生病。感冒第一阶段一旦发现流清鼻涕,要迅速温阳气,温经络,任何一种能使血液循环好的方法都可以,泡脚不能空腹,提前喝半碗米汤,再泡脚,容易出汗,注意:微微出汗即可,只是为了气血通畅,出大量的汗会伤了正气,不利于健康。

也可以用紫苏叶熬水喝或者泡脚,苏叶性辛温,有发表,散寒,理气,和营的作用,用来治疗风寒,驱逐邪气。

苏叶食用方法:5岁孩子用3克苏叶,大人用6克,用开水泡或者煮2.3分钟就可以。不能时间长,不能空腹,元气不足,不容易发汗。

喝完后孩子会感觉身上热,微微出汗之后就停止服用,感冒症状就消失了,苏叶刺激了气血,使他运行正常,产生了抵抗力,把外邪控制住了。

苏叶泡脚方法:很多小朋友不喜欢紫苏叶的味道,可以泡脚,平时脚受寒也可以用,或者洗澡水里放煮好的苏叶水,或者洗头时放入叶水。

泡脚法几个注意事项:

1??:不能大量出汗,微微出汗就可以,有的时候有的感冒是不出汗的,目的是让经络通畅起来。

2??:不能空腹泡脚,容易伤正气,不容易出汗。

3??:经络疏通后,微微出汗后,不能见风,把汗擦干,这时候毛孔打开,需要把门窗都关一会。

(4)孩子感冒头痛,个葱白淡豆豉汤比药见效

葱通阳气,伤风而头痛时候,葱白很有效。

方法:一根葱的葱白可以带须,豆豉3克。

加两杯水,煮5分钟。喝水的过程出微微汗就不用再喝了,没出汗再继续喝一些。按年龄可以加量。微微出汗,寒邪就会散去了。

(5)有湿寒,喝生姜葱白红糖汤

方法:生姜,葱白,红糖

3片生姜,半段葱白,一勺红糖,再加2杯水,小火煮3分钟,毕火,再焖10分钟即可。

注意??:取微微出汗,气血一通畅,寒邪就祛除了。

(6)孩子受寒湿头痛,喝生姜配藿香正气水

当湿气很重,雾气很浓的时候,尤其在夏季,桑拿天,空气湿度大,再使用空调,寒湿侵入人体会导致后脑勺疼,非常痛苦不舒服,这时候用生姜配和藿香正气水会起到很好的止痛效果。

做法:切5片姜,1杯半的水,熬开3分钟后闭火,焖5分钟,倒出水,兑一瓶藿香正气水兑入姜水。

水起效快,服用后药效会通行全身,尤其头部,头部疼痛很快会消失。服用后一般10分钟就会恢复正常,如果使用一次没有效果,要停止,说明不对症。也可以熬葱白姜汤,或者姜汤,但是在用姜汤发汗的时候,千万别胃中空虚时发汗,先要吃些食物,比如热粥,胃气充足更好发汗。

(7)孩子受寒肚子痛,冲服干姜粉喝。

生姜和干姜不同,生姜具有发汗的作用,是外寒侵袭到体表时用的。干姜作用在里面,是一味温里的药物。

冬季孩子穿少,肚子痛,给孩子冲一点,能起到暖中的作用。同时泡泡脚,肚子痛的症状很快就会得到缓解。

(8)孩子感冒不想吃药,给他熏蒸鼻子

除了皮肤,鼻子也会非常灵敏地感觉到温度变化,中医认为,肺开窍于鼻。孩子受寒后,护理鼻子特别关键,鼻子暖和身体暖和。熬制感冒药,当药气出来,让孩子保持一段安全距离去闻这个蒸汽,外熏内服,效果更好。

熏蒸鼻子小方法:

紫苏叶,白芷,荆芥6克,葱白1段。

做法,熬水,水开两三分钟后,药香大出即可。

熏蒸的时候,把药水倒入碗中,然后让孩子将鼻子贴近碗的上方,注意不要距离水面太近,以免烫伤。稍微大点孩子,可以用毛巾把头部和碗之间罩住,当熏蒸到微微出汗之际,即可停止。剩下的药汁,可以兑入温水用来泡脚,使身体温暖,让寒邪随汗排出。

什么情况下用呢:孩子身体感觉发冷,无汗,手脚凉,鼻涕清,寒邪尚未化热的阶段,如果鼻涕痰变黄,咽喉肿痛,舌红,脉数,口干,高热等情况出现,则为热证,不适合。

(8)让孩子背暖起来,感冒就好的快,这样的方法很多,例如隔着毛巾,用热水瓶葱大椎穴往下滚动,或者电吹风吹后背。

(9)其他散寒方法,喝酸辣汤,姜丝可乐,等等。

?(二).打喷嚏的时候,不要用药制止

受寒后,有时候会打几个喷嚏,这个时候不要以为是小事,其实说明寒邪开始侵犯身体,只不过后果没那么严重,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时机,如果及时处理,问题很快就会解决。如果不以为然,有两种可能:一种是身体自己处理,呼唤体内的防御部队,正气赶来救驾。另外一种是身体正气抵抗不住,喷嚏连连,然后感冒生病。

这个时候不要给孩子吃抑制喷嚏的药,西药的主要作用是阻断神经传递,让身体麻痹,不打喷嚏。

实际上,打喷嚏是身体一种本能的排病毒方式,这个时候不但要打喷嚏,还要多打。可以用取喷嚏法,把寒邪从体内赶出去。否则神经麻痹后,身体反而不知道反抗,最终会把外寒留在体内。

(三)感冒的第二阶段(外寒里热阶段)——俗称“寒包火”

如果感冒的第一个阶段(外寒阶段)我们没有及时控制,错失这个良好的机会,那么外寒就会深入身体内部,与正气激烈战斗,表现很多热证,体内的外寒依然存在,形成,一个外寒里热的状态,中医称其为,寒包火。

刚感冒时,是第一个外寒阶段,因为症状不明显,一般不会重视,所以细微观察很重要。我们通常见到的感冒,大多已到了“外寒里热”的阶段。

1.这个阶段会流清鼻涕,吐黄痰

此时流的清鼻涕,咳嗽痰呈黄色,或者鼻涕和痰黄白相间,这个时候说明,寒热错杂,一般情况是外寒里热。头一天还感觉发冷,打喷嚏,第二天症状却变成发烧,高热,鼻涕和痰呈黄色,直到感冒痊愈很多人也没分辨出自己是风寒感冒,还是风热。

其实寒与热是不同阶段的不同状态,更多时候寒热并存。

张仲景在《伤寒论》里面特别提出调理寒热错杂的情况。创立一个方子,“麻杏石甘汤”:麻黄,生石膏,杏仁,灸甘草。其中,麻黄是温热的药,能够使人发汗,用来散外寒。生石膏是一味凉药,用来清里热。在外寒里热的情况下,可以寒热并调。

2.鼻涕的颜色是感冒的一个重要症状,鼻涕从清,黄,绿,白,清,到最终消失,最终被驱赶出去的过程。必须学会观察与收集信息。

绿鼻涕是比较严重的热像,说明外寒与正气交战得比较激烈,交战的现场主要是在呼吸系统。这个时候鼻涕会变成绿色。

白鼻涕有点像乳白胶,是在感冒快痊愈的时候,外寒又回到体表残留,聚液为痰而形成的,与感冒初期,风寒在表的清鼻涕不同。流白鼻涕,要用化痰的药往外清。

调理感冒第二阶段用药有哪些:

感冒发冷,法喷嚏,手脚冷等症状,这就是外寒的表现,若伴有痰黄,舌红,嗓子疼痛,鼻涕黄白相间的里热症状,一般是外寒里热的感冒。医院买中成药,必须带散外寒的麻黄,紫苏叶,同时也要有清里热的生石膏,金银花,连翘等。

(1)给孩子一定要用药轻,治上焦如羽,意思治疗上焦的病要用羽毛那样轻的力量。非轻不举,意思用药一定特别轻,才能使药效发挥很好的作用,如果药量过重,药物起作用的位置偏下,效果反而不好。所以儿科开药一般3.6.9克。

(2)如何正确使用感冒的中成药

在治疗感冒过程中,不能用过寒凉的药,寒药容易冰镇住邪气,使其不能外出。黄莲就是一味寒凉性质的药,没有任何往外走的作用,我们要用的是将邪气往外透发,辛凉的药。

金银花

药性轻清,是往外透邪的,能把热毒郁结散开来,具有治疗疮痈肿毒的作用,透发热邪效果好。煮水也有生津的作用。金银花露不行,不能随便来喝。

连翘

也有解毒的作用,平时可以用来泡水,它最大作用是散结。热聚集在一起成结的时候,连翘能把它给散开。

黄芩

解毒,清肺热,金银花,连翘,黄芩,三个药合起来就是双黄连口服液,里面没有黄连。

蒲公英,地丁

野菜,药食同源,这两个药都是在生疮时候用,因为身体有热毒,不能让热毒聚集,一聚集就会马上发展,所以尽快把热毒散开。

鱼腥草

清肺热效果比较好,肺热实证,一般会用到。

芦根

生长在水里,具有凉性,可以把热邪往外透发,清肺胃之热。

了解这些中药的药性,再去看药店琳琅满目的中成药,大致会知道如何选药了。

(3)治感冒重要不可久煎

治疗外感的中药,千万不可久煎。

清朝名医吴鞠通说过,熬外感药物,香水大出即可,治肺病的中药,先泡20分钟,熬开锅10分钟,药味一出来就闭火。

为什么很多人觉得中药没有效果呢,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药量和合适的煎药方法。药量很大,熬的又浓,清轻之气就没了,剩下的浊的药性在里面,喝下去影响肠胃。不但没有治好病,反而把脾胃伤了。

(4)嗓子疼痛,是咽痛还是喉痛

感冒很严重的阶段,很多人会嗓子痛,这表明热毒已经聚集在咽喉部了,正邪正在进行紧张的战斗,所以才会咽喉疼痛。严格的讲,咽和喉是两个部位。咽在上,位置偏后,喉在下,位置偏前。分清位置,对日后保健很有利。

咽痛多为急症

如果喉结部位痛,吞咽口水尤其痛,多为急症。这种情况一般在冬季,受冷后,寒邪入里化热造成。发展快,开始觉得痛就很严重了

中医耳鼻喉科泰斗耿鉴庭老先生提出“丹栀射郁汤”用的散火去毒的思路。牡丹皮,栀子,射干,郁金,赤茯苓,枇杷叶,甘草,孩子各用6克,成人用9克。方子效果好,治好无数人。一般人服用,小便增多,1.2天内,喉痛就会痊愈。如果有这个情况,可以到中医根据实际情况,看看是否可以用这个思路。

??邪气入里化热,热毒聚集,此时应该以泻热为之,虽然也有寒证,即喉痛,但一般感冒,还是热证的多见。这是这个药方的思路。

咽痛,通常称之为扁桃体发炎

咽痛没那么简单了,具体位置在两腮之下,这时候会感觉连着鼻子末端都痛。医院检查,多数为细菌感染。

这个时候尽量找医生治疗。如果是中医,一般会用到,清热解毒的药,例如,金银花,连翘等,还会加清嗓子毒的药,薄荷叶

薄荷叶可以用来治外感风热,头痛,目赤,咽喉肿痛,食滞气胀,口疮,牙痛,疮疖等,重要的是,薄荷叶有利咽的作用。往外清,发散的力量很强。

也可以就医的同时自己泡点茶包

配方:金银花6克,薄荷叶3克。放入一块冰糖,当茶来喝,可以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

(5)如果孩子烧到38度以上,就请医生处理。

发烧实际上并不是一种病,它只是一种症状,是伴随着外邪入侵产生的。现在医学已经证明,人体发烧有利于清除外来微生物,发烧是一个人身体正气尚存,能够抵抗外邪侵入的标志。发烧并不是坏事。

发烧没超过38度,一般问题不大,此时身体正在抵抗外邪,这个时候往往会两种情况。如果孩子身体热证明显,比如咽喉肿痛,舌质红,痰黄等,你可以让医生开点清热解毒的药物。辅助孩子清透外邪。如果孩子阳气不足,怕冷严重,无法组织大规模抵抗,有经验的中医会给孩子开些温补的药物,来辅助孩子的阳气,让他的抵抗力更猛烈些。这样的孩子,往往是以前生病过多使用抗生素,或者寒凉的药,才会导致阳气受损。因此发烧不可怕,得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身体往往会变的更好。

烧到38度以上,就不要自己处理,除非懂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nyinhuaa.com/jyhfz/90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