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抗白北京中科技术精湛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5877516.html

离开家乡后,我爬过各种各样的名山大川,也看过各种各样的奇峰异景,但是,真正令我难忘还是家乡那座山。

我的家乡在湖南衡东一个山村,屋前是一个长数十公里、宽数百米的大水库,屋后是一座长约两公里,高约三百米的大山。说大也不大,跟外面的名山大川相比,顶多是算个丘陵,湖南中部就是丘陵地区。

但是,在我的心目中,在村里人的心目中,她就是一座山,一座寄托着全村人希望,充满期盼的山。

改革开放前,以队为单位,村就是大队,下设若干个生产队。后来大队改村,现在村又改为居委,颇有城镇居民的味道。村改成居委,显示现任乡镇领导的理想和愿景,也激劢着居民自我管理,向城镇看齐、推进。

从镇上的主干公路往里走约一里路就到了我们队,这是生产队唯一一条通往外面的路。从队的这一头,走到最边端约一点五公里,过去是泥路,前几年修了水泥路。我们队属水库淹没区,只有少量的水田,主要是山。俗话说,靠山吃山。山,成了队里社员的依靠和希望。

我在家的时候,山大约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由大队占着作林场,栽杉树。另一部分由生产队使用。生产队掌握的山又分为两部分使用,一部分种红薯、金银花、栽茶果树。另一部分为禁山,禁山约占了大半。种红薯是为了弥补粮食不足,因为属水库淹没区,村民吃饭主要靠国家返销粮,粮食限量,不够的部分靠红薯补充。山土忒肥,春天挖掉山上柴草,插根红薯苗,盖上土,中间只需除一次草,秋天就能收获红薯。一到秋天,漫山遍野都是红薯,好像野生似的。

红薯是好东西,全身都是宝。红薯可以当粮,煮熟晒干可作零食,打碎、加工磨成粉可做粉条,一碗好菜。红薯藤、叶可喂猪,是养猪的主饲料。在物资匮乏、缺吃少粮的年代,红薯是除大米以外的副粮,红薯条、红薯片、红薯砣、红薯稀饭等,餐餐有,顿顿吃。红薯,解决了村民饿肚子的问题,也伴我度过了整个少年时代,在我心中留下了深深印记。但毕竟不是主粮,餐餐吃就会反感。以至现在看到红薯,就会产生逆反心理,尽管现在人们拿它当美食捧上了天,我却随意。

山上种的金银花、栽的茶子树属经济作物,金银花晒干可食用,也可拿到市场卖。茶子树结果榨的油,在食用油中属一等油,炒菜既香甜又健康。山上自然生长的和栽种的一草一木,无一不与人们息息相关。

剩下的是禁山了。所谓禁山,就是禁止到这个山上去砍柴,这个山的柴草要等到年底时生产队集中砍,全体村民一起分。我一直搞不清为什么要禁山,为什么柴草要集体砍,集体分。我懂事的时候,禁山的规则已形成,可能是防止断烧,社员家里无柴烧饭吃。但这个禁山规则害苦了我们小孩。

那时家里煮饭烧柴,喂猪煮食也要烧柴草。学龄小孩早上起床第一件事出门砍柴,砍一担柴回家,吃完早餐去读书。下午放学回家,放下书包,赶紧出门砍柴。砍了一梱柴回家,才能吃晚饭。

由于家家烧柴,禁山以外的柴都被砍光了,甚至田埂上的草都被割光了,砍一捆柴要走很远很远。那时候真羡慕老师的孩子,住在学校,放学可以打乒乓球,玩耍,我们放学要赶着回家砍柴。

我一直怀疑禁山的办法是否合理,假如不禁山,会不会被全部砍光?或者说不禁山也能满足队里社员烧柴?

禁山虽然害得砍柴的孩子们很辛苦,但也能带来些许欢乐。那就是年底开山的时候,男女老少一齐上,砍成一捆一捆分给大家。然后,大家高高兴兴挑回家。小孩高兴,是因为短期内不用为砍不到柴草而发愁了。大人也高兴,过年烧饭的柴草不愁了。因此,每次开禁山砍柴,像过节一样,大人小孩浩浩荡荡,欢声笑语,空气中弥漫着欢乐。

记得有一年,全队人正在禁山开山砍柴,叽叽喳喳,笑声不断。不知谁带上山的收音机突然停止播音,放了一段哀乐,紧接着播送了一条毛泽东主席逝世的消息,大家一下子安静了。自新中国成立几十年,叫惯了毛主席,习惯了喊毛主席万岁。万岁的毛主席却突然去逝了,让人难以适应。不是说万岁吗,怎么会逝世呢?人们不知道毛主席逝世与自已生活有什么关系,更不知道时局的变更将会对整个社会,也对这个湘中山村带来巨大的变化。人们安静了一会,又开始砍柴,分柴草。不过没有前面那种欢乐的气氛了,大家都在小声议论着什么。那时候以阶级斗争为纲,说错话会上纲上线,有人会向大队告密,然后难免会挨批斗,在这个小山村也不例外。

禁山,对我来说,也寻找到了另一种欢乐。禁山既然是禁,必然需要看守,防止别人偷砍。因为与队搭界的是另外一个镇,偶尔有人越境砍柴,需要人看守。看山是一项轻松工作,又有工分,一般每户人家轮流看守一段时间,这样比较公平。

初中毕业那年秋天,轮到我们家看。我刚好放暑在家,那年我l13岁了,也箅是半劳力了,自然挑起看山任务。也就是那次看山以后,家乡那座山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禁山就在我们家对面,我清晨一起床就往禁山上爬。禁山约二百米高,站在高处可以一览分界线,是否有人越界砍柴,一看一听便知。

爬上禁山时,人们都还没起床,我有时间欣赏山上的风景。禁山位置高,山下是大水库,向东延伸好几公里,视野很开阔。从水库顶头往远看是一座大山,很高很高,人们说那是凤凰山,据说那里有原始森林,还有很多希奇动物,那里太远,没去过。往南边看,则是重叠、起伏不断的山峰,一直往天边延伸。我从小学到初中,没有出过远门,不知道远方山的那一头是什么地方,总感觉很神秘,又幻想有一天能到很远的山的那一边去玩,看看那边究竟是什么样子。

远山近水,万籁俱静。天地似乎都还在静静的沉睡中,我也在幻想着。当我深深地沉醉在天安地静的山景时,东边远方的凤凰山上空,一个红红圆球,幕然升起。开始一半,慢慢全盘托出,深红深红,没有光芒。我知道那是太阳,但太阳初升我是第一次看到。深红,安静,纯美。一点不像人们说的烈日,一定是红日。

慢慢地,红日慢慢升高变大,由初光闪烁到光芒四射。就在这时,远方凤凰山脚下水库宽阔的水面上,在大阳反射下,波光粼粼,返射出一道道金光。瞬间,凤凰山也不见了,水天相连,金光闪烁,交辉相映,一片金色的世界。如果真是有仙境,那一定就是这样的了。

“哞一一哞”过了好一阵,周边的山村传来牛叫声,紧接着是收割晚稻的机器声,我从沉醉中醒来。在阳光召唤下,万物苏醒,人类活动声迹、动物鸣叫交织在一起,此起彼伏,天地间又显现出一幅新的画卷。

大自然真美,人世间真好。我不由发出内心感叹。

直到这时,突然感觉有点饿了,已到了早饭时间,山下隐约传来母亲喊我回家吃饭的声音,连忙起身下山回家吃早饭。此后,我一有时间就爬上禁山看日出,看一次,心里震撼一次,禁山风景让我流连往返,欲罢不能。

就在我离开家乡第二年,中国就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春风,老家也实行分田到户,分山到户。队上人从吃不饱到吃不完,村民从种红薯到外出务工致富,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分山后,禁山自然取消。人们外出务工,在家人大量减少,取消禁山反而很少人上山砍柴了。除过去的禁山外,连种红薯的山都长满了茂密的树木和柴草没人砍。而且大部分用煤或气烧饭,根本不用烧柴草,柴草便在山上疯长了。我曾几次试图爬上过去的禁山再观日出,但山上的柴草早已生长得密密麻麻,超过人高,根本找不到上山的路,只好作罢。

从此,禁山上观看的那一幕日出美景,便留在了我深深的记忆中。真希望有哪一天,能把家乡开僻成旅游景区,在过去的禁山顶设一个观景台,让人们能登台观赏日出美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nyinhuaa.com/jyhjz/61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