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医院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如果你用筷子吃饭,那么筷子的历史就有必要了解一下

你几乎每天都用筷子吃饭,但是你真的了解筷子吗?知道它的历史吗?

往下看,你就明白了。

筷子的起源

中国是最早使用筷子的国家,据史料记载,筷子在殷商时期就已经开始被使用,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古代,筷子还不叫筷子,而是叫“箸”,亦称“筯”“梜”,直到明代才开始改名为筷子。

关于筷子的起源有着多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当年大禹治水心切,吃饭的时候为了节约时间,于是便用两根树枝夹取热食。还有一种说法是,妲己为取悦纣王,用两根发簪为纣王夹取热食,吹冷喂饭,此外还有很多类似的传说故事,但是它们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夹热食。

商周时期

殷商时期,筷子刚刚出现,使用的频率不高,范围亦不大。

据《韩非子》载: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

这则寓言故事是说:箕子通过商纣王使用象牙筷子一事,见微知著,就判定商纣必亡。

这虽然是在反映商纣王的奢靡,但是也为考证筷子的起源历史提供了有力的证据材料,足以证实,商纣王时期已经开始使用筷子了。

秦朝时期

秦时,筷子也叫“梜”。《礼记》中记载:饭黍毋以箸……羹之有菜者用梜,其无菜者不用梜。

这句话的意思是在说,吃米饭的时候不用筷子,要使用勺子,热汤中如果有菜的话,就要

使用筷子夹菜,没有菜就不需要使用筷子。

由此可见,秦朝时期对筷子的使用已经划定了明确的范围。

汉朝时期

西汉建立后,四海升平,筷子作为饮食的器具,使用逐渐广泛。

《史记》记载:“景帝居禁中,召条侯,赐食。独置大胾,无切肉,又不置箸。条侯心不平,顾谓尚席取箸。景帝视而笑曰:‘此不足君所乎?’条侯免冠谢。上起,条侯因趋出。景帝以目送之,曰:‘此怏怏者非少主臣少!’”

这则故事讲的是,汉景帝宴请周亚夫,故意不给他摆放筷子,以此考验周亚夫的品性。

可见在当时,筷子已经成为了吃饭的必备器具,除此之外,张良借箸代筹的故事也反映了西汉时期,筷子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隋唐时期

隋唐时期,国力昌盛,筷子也随着盛世发生了变化,主要体现在制造筷子的材料上,开始出现银质、金质,玉制和犀角制的筷子,上层阶级对这些金银筷子尤为喜爱,因为这可以从细微之处体现贵族和平民的差距。

杜甫《野人送朱樱》有一句这样说:金盘玉筋无消息,此日尝新任转蓬。这里的玉筋指的就是筷子,唐朝时漆艺发达,于是便出现了漆筷,《本草拾遗》载:咽喉痹塞,取漆箸烧烟,发咳即破。可见,筷子除了吃饭,还被赋予了其他用途。

五代宋辽金元时期

这一时期,商品经济飞速发展,筷子的使用更加多样化,开始传统民俗文化相结合。

《东京梦华录》载:女家以淡水二瓶,活鱼三五个,箸一双,悉送在元酒瓶内,谓之‘回鱼箸’。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宋代嫁女后需要回礼,其中就包括一双筷子。

《太平御览》载:人三指用箸者,自如;四指用箸,贵;五指用箸,大富贵也。”将人使用几根手指拿筷子同命运占卜相联系。

由此可见,这一时期的筷子被赋予了多种象征意义,文化气息更加浓厚。

明清时期

明代,筷子的称呼由“箸”改为“筷”。

据推测,变化的原因或许是为了避讳。

《菽园杂记》载:民间俗讳,各处有之,而吴为甚。如舟行讳住、讳翻,以箸为快,幡布为抹布……此皆俚俗可笑处,今士大夫亦有犯俗称快儿者。这句话是说,吴地的船夫忌讳住,遂将“箸”改为“筷”,祈祷行船飞快。

《推篷窹语》载:亦有讳恶字而呼为美字,如立箸讳滞,呼为快子,今因流传之久,至有士大夫之间亦呼为筷子者,志其始也。这句话是说,因为“筷”的读音比较顺畅轻快,比“箸”顺嘴吉利,因此被广泛采用。

直到清朝,箸的称呼都没有消失,很多人在称呼上将筷箸并用,如曹雪芹的《红楼梦》。

后记

筷子文化博大精神,在不同时期,筷子的材质、长度、形状、色泽等均不相同,总的来说就是推陈出新,在前代的基础上,糅合当代的文化、审美,从而形成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nyinhuaa.com/jyhzp/113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