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众所周知,苏轼是南宋有名的诗人。曾经也被例入《唐宋八大家》之中。他一生历经坎坷,只为在事业上功成名就,但总是事与愿违。苏轼的每一首诗中,都能表现出自己对事业的渴望,渴望自己成为报效祖国的人才。可事业却让他历经坎坷、多次入狱、多次流放这对他的一生造成了很大的打击。

苏轼的这首「绝命诗」,写出了他内心最深处的恐惧!

我读过很多苏轼的诗,要说最爱的一首还是要数《狱中寄子由二首》了。《狱中寄子由二首》分为两首,第一首诗《狱中寄子由二首.其一》是因为“乌台诗案”入狱,他告诉大儿子希望在自己深陷牢狱的时候,还能听到牢狱以外的消息。

但是他的大儿子传错消息,他以为命不久矣。于是在死亡的边际,作下两首诗。第一首是写给自己的弟弟,表达自己对弟弟的思念之情。并且,希望和弟弟的兄弟之情,来世再续。托弟弟帮自己照顾妻儿。第二首《狱中寄子由二首.其二》是写给自己的妻儿,表达对妻儿的思念之情。并且表达自己不能照顾妻儿一生,对妻儿感到愧疚。

而我最喜欢的是第二首《狱中寄子由二首.其二》,是他写给自己的妻子和儿子的诗。其中表达的都是他对妻子和儿子的愧疚,表达自己一生劳苦,却没有办法在妻儿身边照顾。在死亡的边际,希望得到妻子和儿子的原谅。叮嘱妻子照顾好自己的儿子,这辈子与妻子和儿子的缘分散尽。

“柏台霜气夜凄凄,风动琅珰月向低。”这句诗的意思是:夜晚的冷风十分凄凉,这凄凉的气氛让御史台狱的夜晚更加恐怖。在恐怖之际,不时的有风吹动着屋檐下的铃铛。月亮也渐渐的要落下去了,环境十分凄凉,只留自己独自一人受尽折磨。

这句诗是对自己处于牢狱之灾的环境描写。从环境描写暗示出苏轼的心里极为害怕。在死亡的面前,自己是多么的无助且无力。从中也可以看出了苏轼只是一个凡人,面对生死也会害怕。多次的牢狱之灾,让苏轼在最后一次的死亡当中,看清生死平平静静的死去。

“梦绕云山心似鹿,魂飞汤火命如鸡。”这句诗描写的是:自己有一腔热血,空有一身远大的抱负无处可施。在面对死亡的时候,心中犹如小鹿乱撞。自己在死亡面前毫无还手之力,就像被扔进锅里面煮的鸡,静静等待着死亡的到来。

这句诗是苏轼的心理描写,表达出他在面对死亡时的害怕心理。这句诗的描写十分生动。把自己面对死亡的紧张心情,比作乱撞的鹿。又把自己的命运,比作在锅里面煮的鸡。表现出苏轼内心十分的绝望,自己还有远大的抱负没有完成,如今却等来了死亡。

“眼中犀角真吾子,身后牛衣愧老妻。”这句诗的意思是:在自己死亡之际,脑海里面浮现的全部都是自己妻儿的模样。眼前浮现的是儿子的面貌,但身后却只有草蓑。自己贫穷了大辈子,还没有让妻子享福。自己愧对于妻子,如今就要走在妻子前面,没有办法照顾妻儿。

这句诗是苏轼表达自己对妻儿的思念之情。自己的妻子跟着自己受了半辈子苦,没有尝到一点点甜头。如今自己却要先抛下妻子和儿子离开这个世界。不仅没让妻子享福,还让妻子一个人照顾自己的儿子。愧对于妻子,心中百感交集。

“百岁神游定何处,桐乡知葬浙江西”诗句描写的是:苏轼即将死去,但是不知道自己死后会埋在哪里。突然间,想起汉代曾有朱邑在桐乡为官,深受百姓爱戴,他去世之被埋葬在了桐乡。而自己对浙西一带的百姓深有感情,也希望自己死后被埋葬在浙西一代。让自己守护着百姓。

这句诗充分表达了,苏轼在精神上经历死亡的痛苦之后,开始冷静下来。幻想自己死后将会去到哪里,会被埋在什么地方。他在诗中表达出自己希望埋在浙西一带,因为自己和那里的百姓深有感情。希望即使在自己死去之后,也还能一展自己的宏图,守护自己的黎明百姓。

总结:从以上两首诗中可以看出,苏轼是一个重感情的人。虽然在官场上屡屡受到挫败。但是,在死亡之前也还是想着自己的兄弟和妻儿。只可惜自己遭他人暗算入狱,命不久已,将要与他们的缘分散尽。心里放心不下自己的妻儿,希望自己的兄弟帮忙照顾。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nyinhuaa.com/jyhzp/121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