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篆

繁荣的香料贸易隐含着危机

中国人使用香料历史悠久。在汉唐以前,人们使用的香料都是中国本地出产,如麝香、藿香、茴香、零陵香等。使用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佩戴,一种是煮汤沐浴。在汉朝以后,与西域的交往越来越频繁,外来的香料也开始进入中国,什么乳香、沉香、龙脑香、龙涎香、荜澄茄、金颜香等等三四十种香料一齐涌现。这些香料种类丰富、味道浓郁、留香持久,迅速在上层贵族间流行开来。

在香料的使用方法上,由于佛教的影响,从佩戴转向焚烧为主。到了宋代,中国使用香料的风气达到了顶峰,不仅仅在贵族中间流行,稍微有点家底的家庭也开始使用。中国的香道也是这一时期形成的,焚香演化成一种雅致的生活方式,素手拈香,在氤氲、芳香的烟气中,尽显大宋繁华时光。

凡事都有两面性。这些用来焚烧的香料大部分不是大宋本土所出,需要从国外进口。宋朝在对国外出口丝绸、瓷器中,赚得了不少财富,可这些财富并没有用来增强国力,反而去大量购买香料这些实用价值不高的奢侈品,虚耗了国力。宋朝政府从香料贸易中获得了巨额钱财,但是这些钱财的负担最终会落在劳动人民头上,长此已久必然削弱王朝的实力,繁荣的香料贸易中隐含着帝国的危机。

烧香的习俗非华夏旧俗

香料小史

据史料记载,中国正式使用焚香是在汉代,汉代的博山炉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汉初,南海地区的龙脑香、苏合香传入中土,这些香料被做成香饼,放在博山炉中,燃烧,香味浓郁,烟气又不大,比中土所产的香料更为吸引人。

宋代《香谱》记载:“汉以前无烧香者,自佛入中国,然后有之”。《叶氏香录·序》云:“古者无香,燔柴炳萧尚气臭而已。故香之字虽载于经,而非今之所谓香也。至汉以来,外域入贡香之名始见于百家传记。”

博山炉

汉武帝时,打通了西域的通道,西方所产的香料也不时进入中土。这个时候的香料极少,只有极少数达官贵人才能用的上。

六朝《咏博山炉》诗曰:“上镂秦王子,驾鹤乘紫烟”。唐李白《杨叛儿》诗云:“博山炉中沉香火,双烟一气凌紫霞”

一炉香

公元68年,佛教传入中国。佛教很重视烧香,以香供佛代表灭除一切生死烦恼,得到清净自在。《苏悉地羯罗经》将涂香、华鬘、烧香、饭食、灯明列为供养本尊的五种供物,香料是宗教活动中必不可少之物。佛教所看重的沉水香、白檀香、紫檀香、娑罗香、天木香中土都不出产,只能从原产地贩运。这种宗教的日常用度创造出对于海外香料持续的需求,人们对于宗教的虔诚,往往是不计价格的,也能负担长途贩运香料昂贵的成本,用香的消费习惯也这样逐渐形成了。

《颜氏香史·序》云:“焚香之法不见于三代,汉唐衣冠之儒稍稍用之,然返魂、飞气出于道家,旃檀伽罗盛于缁庐。”

香料使用的消费习惯培养了很久,一直到了唐宋,国力还不错的时候,香料消费开始增加,唐朝中后期,由于安史之乱,对于西域的控制减弱,海上丝绸之路成为主要的通道。通过这条海上丝绸之路,出去的是丝绸和瓷器,进来的就是香料、金银器、玻璃器。这一时期,香料经由广州、泉州进入大唐,但是唐朝的人对于香料的热爱程度还没有那么狂热,焚烧香料是贵族们的特权,没有普及于平民百姓生活之中。

焚香

宋代在对外贸易中,虽然中国仍然以丝绸、瓷器为主打商品,外国也仍以香料、琉璃为主,但不同的是:香料贸易的数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香料作为奢侈品从汉宫廷贵族、富裕地主阶层向一般的民众扩展。另外,经过多年的积累,人们对香料的用途也进行了丰富的拓展。香道成为士大夫阶层中普遍的文化活动方式,官私宴席、同僚聚会、茶肆酒楼、科举考场、朝堂办公、婚丧礼仪、宗教祭祀等诸多场所都要焚香,焚香成为一种普遍的礼仪,场合越是重要,客人越是尊贵,就越要焚烧贵香、好香。

社会对于香料的需求巨大,因而香料成为仅次于布帛、大米、盐、茶、酒等之外的一项大宗消费商品,是宋代社会经济中一个重要的消费经济点。

乳香

宋朝香料消费的特点

宋时香料消费有着不同以往朝代的特点:

1、宋朝消费香料的数量巨大,皆是进口,以乳香为最多,主要从占城、交祉、三佛齐、大食这几个国家进口。

唐朝进口的金银珠宝牙犀为主,到了宋朝就以香料为主了,尤其是乳香。皇祐五年(北宋),占城朝贡香药总量高达斤,到了南宋乾道三年朝贡香料高达.8斤,同时期的大食国也有斤之数。每年香料抽解价值占市舶司抽解40-60%,是名副其实的大宗货物。

焚香弹琴

2、使用的范围广泛

香料在宋朝的使用阶层广泛,上到皇室,中到百官,下到百姓,都在使用香料。区别可能是一次的用量,以及香料的珍贵程度,像是宋仁宗一次祭祀可以焚烧龙脑香十七斤,普通百姓是不可能做到的。

除了祭祀,日常的宴饮、庆典、礼仪活动皆须焚香。

古代焚香熏衣就像现在喷香水一样,成为一些达官贵人每日出门前的必修功课。

“(大臣梅询)性喜焚香。其官舍,每晨起将视事,为焚香两炉以公服罩之,撮其袖以出。坐定,撒开两袖,郁然满座浓香。”

另外香料还广泛用于药物,惠民和剂局会使用外来的香料制造成药剂售卖,民间还有各种用香料制成的食品、饮料售卖。

龙涎香:这泡鲸鱼粑粑足以买下球队

3、价格昂贵

这些舶来之物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价格昂贵。

熙宁年间一公斤乳香的价格在贯以上,按宋朝一贯为文钱的价格来计算,就是文钱,而此时米价为每石-文,宋朝一石为75.96公斤,也就是说,一公斤香料可以换到每25.1吨白米。这25.1吨白米在士大夫雅致的生活中,也许就是一把火,一股烟而已。

还有价格更加昂贵的香料,史料记载当时的龙涎香二钱就要价30万贯,非是一般人可以消费的了。

《新纂香谱》有一条史料说:“海贾鬻真龙涎(香)二钱,云三十万贯可售,鬻时明节皇后许酬以二十万贯,不售。”

达官贵人一次消费的数量远非普通人所能比拟。当时有一种香叫做“白笃耨”,一两的售价就在二十万钱,相当一个富裕的小地主全部家当,蔡京每天就要用二三两,奢靡程度真是惊人。

宋太祖

宋代对香料的管理

1、宋初香料的输入是通过朝贡制度。

宋初六十年,香料的输入都通过朝贡制度进入宋朝。王朝刚刚建立,宋朝为了树立万国来朝的太平景象,所以进口都采用朝贡制度。这一阶段对于香料的朝贡数量没有任何限制,是来者不拒,有多少收多少。在其他国家朝贡来的香料进行大体估价,给与回赐,有时候对方的态度恭顺,还会有“别赐”、“加赐”、“特赐”。这些赏赐的价值远远大于香料本身的价值,朝贡的国家从中获利巨大,于是宋初六十年,朝贡香料的数量呈连年上升的态势。

朝贡制度虽然也是一种交换,但是夹杂着其他目的,因此还不同于贸易,在朝贡过程中,宋朝实际上是吃了亏的。其他国家可不管是不是朝贡,只要有钱可赚,管你叫爸爸又有什么关系呢?既然都叫爸爸了,那么我们也不能白叫,我们要多赚一些。

占城

其中朝贡香料最多的占城(越南南部),在宋太祖建隆三年九月,就来朝贡,第一次贡乳香斤,得到宋朝回赐衣服、金带、银器、鞍马、被褥、贴履等物的回赐(《诸蕃志》)。经过这次朝贡,占城贡出滋味来了,以后年年都来朝贡,而且越带越多,到了乾道三年,占城竟然带来乳香.8斤,比第一次朝贡数量增长了87倍。这还只是一个国家,还有大食、三佛齐,每年朝贡数量差不多,再加上其他香料的产出国,“二圣以来,四夷朝贡曾无虚岁”,你说这样宋朝政府吃的消?

别人的爸爸不好当,当了就要吃亏的。随着朝贡数量的增多,宋朝也咂么出味来了,这帮人是把我当冤大头了!你们来朝贡,就是来薅我羊毛的!一连几次告诉他们不要朝贡那么多。可是在利益面前,各国哪里会理会那些话呢,继续拿这种土特产来宋朝换丝绸、金银、钱财。没有办法了,宋朝只能出制度,把外来的物品纳入进口货物管理,于是就有了下面的抽解、博买、禁榷制度。

泉州市舶司遗址

2、抽解

所谓抽解,就是宋朝设立市舶司,海上来货,由市舶司查点数目,并从中抽取一定比例的税,可以是货物本身,也可以折成银钱。起初只抽解十分之一,宋末时涨到十分之三,南宋高宗绍兴十四年一度涨到十分之四,由于外商一直抗议,绍兴十七年又降回十分之一。

《宋史·食货志下八》:“熙宁初,立市舶以通物货。旧法抽解有定数,而取之不苛,输税宽其期,而使之待价,怀远之意实寓焉。迩来抽解既多,又迫使之输,致货滞而价减。”

这样他国进贡之物,要进国门,先要交税,之后要像其他货物一样进行管理,宋朝才大体摆脱了薅羊毛一样的朝贡。即便是经过抽解,贩运牙犀香药到宋朝贸易依然是利润可观,所以各国出口中国的香药是有增无减。通过市舶司抽解,增加了宋朝的财政收入,这也是两利之举。

仁宗时“海舶岁入,象犀、珠玉、香药之类,皇祐中,总其数五十三万有余。至治平中,又增十万。”神宗熙宁九年(年),“杭、明、广三司市舶,收钱、粮、银、香药等五十四万一百七十三缗。”这些是税收收入。

宋代海船

3、博买与禁榷

香料在宋朝是一种很特殊的商品,尤其是香料中的乳香。

首先,它的产地是在遥远的阿拉伯和非洲,宋朝是没有生产的,所有的乳香都依赖于进口。

其次,它是一种奢侈品,价格的波动可以很大,也就是说利润空间巨大,利润空间有多大呢?我们来看两组数据。

第一组:《宋会要辑稿·蕃夷四》记载:宋神宗熙宁五年,客省言:于阗国进奉使罗阿斯难撤温等乳香三万一千余斤,为钱四万四千余贯,乞减价三千贯卖于官库。从之。”这表明,当时宋朝政府是以1.3贯(一贯文)的价格买入了乳香,大约文一斤。

第二组:《宋史》卷四百零四记载:南宋绍兴五年,“户部所储三佛齐国所贡乳香九万一千五百斤,直可百二十余万缗(一缗为一千文),请分送江、浙、荆湖槽司卖之,以籴军饷。”这也就是说,宋朝卖出乳香的价格是文一斤。

售价是进价的十三倍!这两次数据间隔了一定时间,价格有可能有波动,但是南宋时期,从海上丝绸之路进入的乳香数量也比北宋还要多,乳香市场供应量大,有波动也只能更便宜一些。即便如此,十三倍的差价几乎等于空手套白狼了。

最后,香料在宋朝的使用范围大大扩展,成为一种消费时尚,各个阶层都在使用香料。

乳香树

正因为看到乳香有这样的特殊性,宋朝决定要垄断乳香的经营,以从中获利,充实财政。

第一步,宋朝宣布对于乳香这个项目实行博买。何为博买?“博买”,就是市舶司代表政府按时价收买部分舶货,再送榷易院加价出售,牟取更多利益。占进口货物价值三分之一的乳香实行完全博买的。市舶司每“遇蕃船回舶,乳香到岸,尽数博买,不得容令私卖”,这样就可以垄断国内的乳香供应,排除一切竞争对手。

接着,宋朝又宣布,乳香列入“禁榷”,就是由朝廷专买专卖,不许民间私自交易。通过这两样政策结合,宋朝政府就可以任意抬高乳香价格,也就有了南宋绍兴五年十三倍的涨价。

一开始的时候,宋朝博买香料是使用银钱的,但是使用银钱购买数量巨大的香料会造成金银外流,破坏金融体系的正常运行。宋朝在对外贸易中银钱外流引发了好几次钱荒,“嘉定十二年,臣僚言以金银博买,泄之远夷为可惜,乃命有司止以绢帛、锦锜、瓷漆之属博易”。以物易物的贸易对于宋朝比较安全一些,同时宋朝的稀罕物件运到外国也是有利可图的,因此外国商人也表示可以接受。以物易物并没有阻碍香料交易,反而鼓励了香料交易。

宋朝每年交易的香料价值可以达到数百万贯到千万贯之间,一些学者从抽解货物的数量估算,宋朝从香料中的得益占其财政收入的1.9%左右,但是这种估算方法忽略了,宋朝从垄断经营中获得的利益,这个利益比抽解所得要大的多,除去运转成本,宋朝每年从香料运作中的得益应该为其财政收入的5%以上。《宋史·食货志》记载:“宋之经费,茶、盐、矾之外,惟香之为利博”,非本土所产的香料之利可与茶盐并列,可见其暴利程度。

龙脑

香料给宋朝带来了很多的好处

1、衍生出多种行业,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创造了新的工作机会

宋朝官府除了几种珍贵、大宗的香料实行禁榷之外,其他香料还是允许民众经营的,“官市之余,听市于民”。加上宋朝上流社会对于香料使用的推崇,民间也形成了兴盛的香料产业。这个产业涵盖贩运、售卖、加工、香具生产、香料消费服务,而且与饮食业、制茶业、酿酒业、制墨业、制瓷业、医药业、建筑业、器具制作等其它产业有着密切的联系。当然这样一个活跃的产业自然也提供了众多的工作岗位,这是香料产业的积极作用。

清明上河图中的香铺

2、作为一种受欢迎的珍贵物资,香料还充当了一般等价物的作用。

宋朝西北和北边有强大的少数民族政权,所以在边境要屯重兵,每年要花费巨资来维持边境的防御。这笔开支无疑增加了宋朝的财政负担。可是辽、西夏与宋朝有一个相同的爱好就是喜欢香料,原本从陆路也可以得到香料,但是陆路不太平,宋朝时,海上丝绸之路成为香料的主要贩运路线,宋朝使用博买制度,获得的香料价格相对便宜,西域得到的香料就不如宋朝多,价格高的出奇。宋朝就发现了这一点,直接把香料运到西北,在那边交换粮草,香料即轻便,价格又高,比买草料运到边境要更加划算。这样一来,就开发出香料的一般等价物的作用。

“国初,辇运香药、茶帛、犀角、金银等物赴陕西变易粮草,岁计率不下二百四十万贯。“

林冲烧草料场就是用香料采买

由于这种方式购买粮草相当划算,逐渐地就形成了用香料支付粮草款项的制度,并且更加深化发展。雍熙年间,宋朝政府不直接运送香料去交换地,而是发行“入中粮草交引”,商人在边境交割粮草,朝廷发给相应数目的交引,商人持交引到汴梁兑换香料等舶来品,根据路途远近,还会获得“加饶”。

另外,官府在各地购买需要的物资的时候,也直接以香料支付,甚至作为军费直接发放给边境军队。后来干脆以铜钱作为价值尺度,以香料作为发行准备,发行纸币(香药钞),用于普遍性支付和流通。香料作为一般等价物的支付作用表现的淋漓极致。

“户部所储三佛齐国所贡乳香九万一千五百斤,直可百二十余万缗,请分送江、浙、荆湖漕司卖之,以籴军饷。”

蔡京聪明归聪明,却不为社稷长久计算

3、香料还用于清偿政府债务。

由于香料对于宋朝朝廷来说,存在巨大的买卖差价,在财政困难的时候,就成为一种方便的还债工具,帮助宋朝度过财政危机。史书记载北宋末年,蔡京为了偿还国债而发明了“行打套折钞法”:

“蔡京初拜相,有巨商六七辈,负官钞至庭下,投牒索债,且曰:“此章相公开边时,此曾相公罢边时所用,合三百七十万缗不能偿者……”。京奏之,上蹙额曰:“辱国奈何?”京进曰:“臣请偿之。”上喜曰:“卿果能为朕偿之耶?”时国用常匮,视三百七十余万缗为未易偿故。京因创行打套折钞法,命官划刷诸司库务故弊之物……及粗细色香药,皆入套为钱……其间惟乳香一足偿其本,而他物香犹自倍,于是欣然,不半年尽偿所费。”

宋朝发行的官钞就相当于国债,现在到期了,皇帝还不上,非常窘迫。蔡京就将内府所藏之物折钱还债,仅仅乳香一项就可以偿还所有债务。上面我们说了,因为宋朝香料是博买制和禁榷制,买入价格是卖出价格的十三分之一,偿还三百七十万缗的债务,实际只需支付价值二十八万缗的乳香就可以了,而三佛齐一年进口宋朝的乳香就有一百二十万缗,所以很快就把这些债务偿还上了。

西夏信佛烧香,图中男子手持香具

4、转卖辽、金、西夏、日本、朝鲜

因为宋朝基本垄断了海上香料的贸易,周边国家要想购买香料,只能从宋朝进口,当然价格是由宋朝说的算,宋朝又可从中渔利。只是这些周边国家国力有限,消耗的香料数量并不多。

一缕青烟不那么简单

香料业隐藏的危机

给宋朝带来丰厚利润和诸多好处的香料贸易又没有什么问题呢?实际上天底下没有白吃的午饭,香料流通过程本身是不产生价值,但是价格却暴涨,宋朝政府坐收其利,实际上是一种变相的税收,必然对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炉香烧去三家产业

1、宋朝对香料实行博买、禁榷,抬高国内香料价格,用来支付军费、粮米、清偿政府债务,实际上是对国民财富的一种变相掠夺。

在香料价格暴涨的过程中,并没有人类劳动的凝结,这个涨价的部分不过是通过香料这个杠杆,将国民财富重新分配而已。假如这个财富重新分配的程度限制在一定范围之内,不但没有害处,反而是可以优化财富分配状况。因为香料的消费者原来主要是富裕的人群,抬高香料的价格,实际上是一种奢侈品税,将税收用来搞边防、基础设施建设,这是非常好的一个项目。

显然在宋朝并没有限制在这个范围内,以香料为准备,而发行香药钞,用以购买粮食和草料,显然已经将搜刮的触手伸向了下层百姓。

陆游曾经记录::“户部以江东岁歉,有江西和籴之令。臣在江西,实见一路决不能独出百五十万石。而关子茶药乳香之属既不能售,必至抑配,其为民病且甚于江东之饥。”

在用香药购买粮食的过程中,如果老百姓不接受香药,就会强行“抑配”,这跟明抢没有什么区别了,保命的粮食都被强行买走,手上只有一堆无用的香料,必然会造成大范围的饥荒。

而南宋时,“湖南旱饥,官吏不之恤,而郴州宜章县方抑民市乳香,期会峻迫,有李金者,乘众怒奋起为乱,众余万人。”湖南地区发生旱灾,地方官依然强迫民众限期购买乳香,最终激起了农民起义。这是香料贸易在朝廷贪婪之下,逐步演化出来的恶果。

宋代纸钞

2、香料在宋朝扮演了准货币的作用,但是香料本身是一种商品,它的价格波动还要受制于供需关系。一旦消费阶层的经济状况下降,或者投入市场的香料过多,就会导致香料价格下降。以香料为准备而发行的香药钞就会变的一文不值,这种准货币本身就具备不稳定性,在经济繁荣的时候吗,可以锦上添花,在经济衰落的时候,无疑就会加快经济的衰落。

在北宋末年时,由于财政困难,宋徽宗发行香药钞发顺手了,一没钱就想着发香药钞,结果就发多了,引起香药钞大幅度贬值,不足面值的三分之一。可是为了聚敛钱财,让各地官员强行“抑配”,导致大量相关民众破产。

“和籴,天下良法。奉行之吏纵吏为奸,不即支价,或强抑配,辄亏其直。如度牒一道官价二百千,抑配民间,仅不得三分之一,香药纱每岁降拨动以数百万计,准折价钱支与人户,而所请无几。”

宋代清雅的奢侈和庸俗的奢靡本质相同

3、要炒作香料价格,必须引领奢侈靡丽的消费习惯,适当的奢侈消费可以刺激经济,但是如果是过度奢侈,就会破坏经济的健康发展。任何一个王朝在奢靡消费之后,都走向了衰亡,宋朝也不能免俗。

马克思曾说:“古代国家灭亡的标志不是生产过剩,而是达到骇人听闻和荒诞无稽的程度的消费过度和疯狂的消费。”’

上面我们所举蔡京每天要焚烧价值四十万到六十万钱的“白笃耨香”,相当于两三家富户的全部家产,是天天如此,令人咋舌。

就连为人简朴的宋仁宗一次祭祀也曾经焚烧十七斤龙脑香。龙脑香价格一直比较昂贵,价格在50缗一斤左右,十七斤就是缗,也就是八十五万钱,也是十分靡费了。

宋徽宗爱用香料也是出了名的,他觉得河阳花蜡烛没有香味,很没有情调,就令人用龙涎香、沉香灌制蜡烛,在宣政宫内一点数百根,又香又亮。那明节皇后出二十万贯买二钱龙涎香都买不着,宋徽宗每天都要点几百根龙涎香蜡烛,不知所费几何?到了高宗南渡之后,就没有这份闲钱了,其生母显仁太后韦氏被金人放回南宋之后,高宗替她做寿,也做了龙涎香蜡烛点了十几根,韦太后就像没看见一样。宋高宗嘚嘚瑟瑟地在对母亲献酒的时候,还特地问,这个蜡烛您满不满意?韦太后说:你如何比得爸爸富贵!言下之意,还嫌高宗小器了!真想抽她两大嘴巴子!要不是亲妈不能顶嘴,高宗就应该反问一句:五国城灯火辉煌若此乎?

统治阶级越奢侈,下层人民就越贫困。当某些人的需求大大超过了当时社会生产力所能承受的限度时,社会中的下层民众的基本需求就会大大被侵占,甚至无法生存。劳动人民都无法生存了,社会生产就要停滞,整个经济离着崩溃不远了。而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一旦形成了奢侈的消费风气,你想让他停下来是不可能的,他会在超速的道路上一路狂奔,直至车毁人亡。

银铤

4、金、银的外流

在香料贸易的前期,宋朝是使用贵金属金银,造成了金银的外流,后期转用实物交换的方式,减少了贵金属的流失。但是我们在此后进行香料贸易的印坦沉船上依然发现了为数众多的银锭,一艘沉船上所携带的银锭数量就达到了北宋全年银矿开采数量的1.15%,更何况银锭流失的总数目。南宋绍兴四年大食使者蒲里亚到宋朝进行贸易,回转途中被沿途国家抢劫,损失大银锭枚还有大量银器,约占宋朝一年开采数量的十分之一,可见即便是实行以物易物的方式,香料贸易依然造成了金银的大量外流。这也是宋朝几度出现钱慌的原因之一,不得不用香料来做货币直接支付急需物资。

宋朝的海外贸易发达,通过出口丝绸、瓷器、茶叶换回了很多金银,但是又通过香料贸易流出,没有过多地积累下,反而一再发生缺钱少钱用的现象,宋朝的香料贸易真的有些过度了。

粮食是根本

5、香料的消费没有什么太多的实用意义

消费那么昂贵的香料,最后起到了什么作用呢?不过就是一烧了之,取得暂时的心理慰藉。除此之外,没有太多的实用价值,宋朝往国外出口的丝绸,起码还遮身蔽体,能穿个好几年;出口的瓷器,能用几代人;出口的茶叶,能提神醒神,提高劳动效率。这个香有啥用?饥不能食,寒不能穿。点着了,就是闻一阵味,每一炉的背后都是数家百姓亡产破业。

耕牛在古代意义重大

通过出口贸易换来的财富,你购买粮食、马匹、武器,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搞科技研究,强壮国力,藏富于民,国家就可以一日强似一日,何愁故土不收?结果为了得两个钱用,引入这么些没有多少价值的东西,尽管有一点刺激经济的作用,国力一旦弱了,这种刺激又有什么用?

有了热武器,何愁故土不收?

相比之下,北方女真人就要明智的多。宋朝建立的时候,女真人还是屈服于辽国的松散部落,经济文化落后,尤其是基本生产生活物资更是匮乏。他们一方面要忍受辽国的勒索,一方面还要发展自己的力量。他们会以本地所产的貂皮、人参等物跟宋辽贸易,贸易的物品只有三种:牛、马、铁器,其他物品一律不买,有时候甚至不惜价钱,贵一点也没有关系。牛可以用于发展农业生产,马既可以用于农业生产,又可以用于发展军事,铁器也是,既可以用于制造农业工具,又可以用于制造兵器。有远见的宋朝官员看到女真人如此执着,甚至有些担心,“牛以厚其农,铁以利其兵”。长此已久,他们岂不要强大起来,后必成隐患。果然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女真人成了气候,灭了辽国,继而又灭北宋。

香料的消费固然可以给宋朝官府带了可观的收入,但是于江山社稷稳固、黎民百姓生计没有太积极的作用。有远见的帝王决不会任由这种奢靡无用之物肆行,为一点便利而虚耗国力,可是显然香料贸易在宋朝是没有受到好好控制的,反而成为了掠夺民财的一种工具,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宋末三杰

大宋朝的最后一炉香

终宋一代,香料未曾断用。在南宋末年,银钱紧张之时,香料又成了补充财政的重要物资。张世杰奉幼主赵昺南逃时,依然携带大量香料以作军资,其中有一株沉香重约千两,极其珍贵。在崖山海战之前与幼主约定,焚此沉香为号,发动援兵。可惜崖山一战,南宋兵败,张世杰于船头焚香拜天,告罪于君王社稷。这可能就是大宋朝最后的一炉香吧。

《宋史翼》云:“张世杰之战海上也,尝于祥兴与主约曰:‘万一事不可为,则老臣必死于战,有沉香一株重千余两,是时当焚此香为验,或香烟及御舟,可即遣援兵;或不然,宜速为之所,无堕其计中也。’及崖山之败,张俨然立船首,焚香拜天曰:“臣死罪,无以报国,不能翎运辅主,惟天鉴之!”

大宋开国即从事香料贸易,持续三百余年,用香未绝,终在一缕氤氲香气中完结了国运。宋后,用香之事依然持续,却再也没有到宋朝这样狂热的程度,或许是吸取了前朝的教训,不可再蹈此路,实为幸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nyinhuaa.com/jyhfb/112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