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宝瑞盈春拍隽雅文房古泉说
清太平有象熏炉 高:21cm 此香炉分上下两部分:上部为象钮炉盖,下部为象足炉身。炉盖上镂空莲花缠枝纹图案,盖钮为一头俯卧的大象。卧象腰身上搭莲花图案的象衣为錾刻而成,佩戴璎珞,十分华丽。象背上负宝瓶为钮,内有犀角、金钱、元宝等,皆是佛教圣物或传统吉祥法器。炉身亦装饰华丽,侈口方唇,口沿上有云雷纹。对称的朝冠耳为象首翘鼻朝天的形象,炉身上浮雕莲花缠枝纹,三个象首足中,象首皆佩戴璎珞。《汉书·王芥传》中提到:“天下太平,五谷成熟”。“太平有象”即天下太平、五谷丰登的意思。此炉铸造精细,工艺繁复,构思巧妙造型端庄华丽,代表了清代铸造工艺的最高水平,铜质精良,其上有黑漆古宝光内蕴,为清代造办处制作的寓意佳美之器。 明末清初蚰耳簋式炉 直径:12cm高:5cm 此炉形制典雅,颇具文气。刻有“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楷书,字正工精。其耳距约19cm,仿宋烧斑,栗色深沈,自然沈静,炼养宝光。整体古朴大气,体扁耳妙,素雅淡定,线条柔美,底如玉璧,精铜为轻,内膛旋纹,内外平洁,与《钟鼎茗香》页54之蚰耳炉颇似当为同期之物,当为明末清初间佳器。 清押经炉 口径:13cm高:7cm 底款篆书款“宣德年制”,长方篆体,铸后修刻,底平字峻,极为工整。栗色发赤,底蕴沉厚,点翠其上,繁星其表,润泽亮丽,堪称妙色。原配硬木荷叶形底座,炉口置硬木炉盖,盖内有“宣德香炉昭和十八年北京□□赠呈□□”,炉盖顶嵌和田玉扭,尊置于殿堂之上,作为陈设或礼器。 押经一器,耳体约分三类,或圆,或方,或尖,圆形较雅,寓意处事圆融,殿堂之上,所用押经,多为圆耳大器,此器堪当。此炉炉型适中,押经炉大都作于康、干。此炉之铜灿若黄金,工精形佳,实为盛世佳器也。 清乾隆乾隆宫廷紫檀插屏 宽:35cm高:33cm 座屏是重要的陈设家具,可视作建筑的一部分,是书法、绘画、雕刻、镶嵌等艺术形式的理想载体。此座屏为插屏式,选材为名贵的紫檀木,正面屏心雕刻以拐子龙纹饰方形开光,内浮雕高山流水百宝镶嵌,高山耸敕竹木苍翠其上嵌白玉雕人物,两位老者并肩而立神态闲适向下方凝视。远处流水潺澣,用红玛瑙雕琢鼓腮锦鲤嵌与其上,左侧亦镶嵌青花玉山子,环绕山子有碧玉的莲叶,白玉的莲花颇显富贵雍容。 屏上镌刻御题诗文:“坐石俯澄波,游鳞生趣多。识人先已待,得饲乐无过。讵是曝腮鲤,堪方听讲鹅。竿丝权且置,非欲效詹何。”题识为“臣陈宏谋恭録”。 屏背后镶嵌碧玉质吉象,象圆浑壮硕身披锦地云纹象毯,阔耳长鼻,修牙慈目,望之吉祥。下方绦环板上以细致的浅浮雕松竹梅岁寒三友图案。披水牙子上雕刻镌云纹,桥形座墩和站牙亦为卷云纹饰。 在屏座下内里镌刻漆金“丙”字。如此豪华不凡的座屏,应该为皇家御用之物,弥足珍贵。 清思谦堂翡翠莲花香插 直径:6cm 来源:欧洲藏家旧藏 醇亲王府为清代规模较大的一座王府,曾先后作为纳兰明珠、永瑆的宅邸。光绪、宣统两代皇帝都出自这个家族。王府设有“宝翰堂”“九思堂”“思谦堂”三个院落。从此件莲花翡翠的成色和质地来看,此香插应为王府“思谦堂”所定制, 香插,是古人日常焚香、品香,用来驱虫避秽,放松身心的必备之物。今人焚香,放松心情,疲惫之时点燃一根香,安抚躁动的灵魂,香气绵柔顿生情愫。此件翡翠香插选材为满色翡翠,玻璃质地,温润、清爽、雕琢为整朵的莲花状,花瓣双层向外舒展,中间莲蓬巧妙的设计成插香之处,设计巧妙,心香青莲颇具出尘之气。此件香插为欧洲藏家旧藏,其配有银质底座,底镌刻“思谦堂置”铭文,另附翡翠A货检测证书。 民国紫檀香盘 长:23cm宽:11.3cm 此件承盘为紫檀木质整挖,呈长方形四边倭角,盘沿打洼,唇边内收温婉含蓄,盘心似开窗其内阴刻淑梅一枝,如映在窗上的梅影,颇具诗意,写出了梅枝横斜,着花朵朵,略存真香本色,数点天资,傲骨洒落萧疏合宜。落款“水竹村人”,钤印“弢斋”。从中可见此件承盘为清末民初著名政治家徐世昌旧物。 徐世昌(—年),字卜五,号菊人,又号弢斋、东海、涛斋,晚号水竹村人、石门山人、东海居士。徐世昌早年中举人,后中进士。自袁世凯小站练兵时就为袁世凯的谋士,并为盟友,互为同道。民国七年(年)10月,徐世昌被国会选为民国大总统。民国十一年(年)6月通电辞职,退隐天津租界以书画自娱。徐世昌国学功底深厚,不但着书立言,而且研习书法,安阳袁林的墓碑“大总统袁公世凯之墓”九个大字系徐世昌的手笔。工于山水松竹,如《石门山临图帖》等。一生编书、刻书30余种,如《清儒学案》、《退耕堂集》、《水竹村人集》等。被后人称为“文治总统”。 清张宗苍款紫檀笔筒 高:37.5cm 为圆筒形,紫檀木质,色褐,纹理清晰。远处群山连绵起伏,层峦叠嶂,近处草木丛生,枝繁叶茂,房屋掩映其中,若隐若现,景物多变,神韵独绝。造型规整,雕刻精细,刀法娴熟,纹饰线条流畅自然,景物形象逼真,深浅错落有致,远近表现分明,颇有立体质感,意境优美,技法高超,神气葱蔚可观。画面留文处阴刻“乾隆甲子臣张宗苍恭绘”。 张宗苍(-),字默存,号篁村、瘦竹,自称太湖渔人。初以主簿理河工事,年乾隆帝第一次南巡江南时因进呈画册而受皇帝赏识,被带回宫廷祇候内廷。年授户部主事,年便因病南归。张氏北上时年已65岁,籍贯虽隶吴县却被人列入《扬州画舫录》中,故可知他成名于扬州。画史载他善画山水,师承黄鼎。又因他多用干笔累积山石,再用淡墨干擦而得林木葱郁可观之处,故以淡墨干皴、笔致沉着名世。 张宗苍的画,构思严密,皴染沉着,苍厚华滋,确有其独到处。《国朝院画录》作者胡敬如此评说:“宗苍山水气体沉厚沉着,多以皴擦笔钩取韵致,胸次高卓,一洗画院甜熟之习,即使伏处衡茅,亦当传世。”所论极为允当。 清紫檀嵌和田玉螭龙纹镇纸 长:33.5cm宽:4cm 清端石降龙罗汉纹砚 长:17cm宽:10cm高:2.3cm 此降龙罗汉纹端砚,石质细润,包浆浑厚明亮,古朴雅致。呈长方形,器型周正,型制典雅。砚池下凹,平坦宽阔,边缘一周装饰简化云纹,排列整齐,给人流动的感觉,寓动于静。 砚背刻降龙罗汉,人物刻画清晰,衣纹服饰交代清楚,笔法凝练。降龙飞翔于天,与罗汉交相呼应,使得整体画面气势非凡。砚配浮雕紫檀木盒,满饰流云纹和烍龙纹装饰,极为考究,制作精良。 清明高兆铭端石螭龙竹节砚 长:23cm宽:24cm高:5cm 砚作竹节形,砚面上端雕一蟠螭。此砚为端溪上等石材,光润细腻,雕工精致,富有年代质感。同类砚可参考天津博物馆藏明曹学佺铭凌云竹节端砚。 背面铭文:“竹称君子,一日不可无。砚号石卿,片香不可少。改不可少之物,而貌不可无之,然趣孰甚为白乐天养竹记云,竹本直,直以应物,竹节固,固以树德,竹心虚,虚以体道,竹性贞,贞以立志,故君子树之□于居稽之下,有得是□,不但为吾益友,而且为吾良师矣。至于秀釆缤纷,追裁朴雅,不更赘云。”款识为“康熙壬辰()上巳高兆志“,钤印“固斋”“山阴吴氏珍藏”。 高兆,福州鼓山镇人,字云客,号固斋居士、栖贤学人等,与彭善长等称闽中七子,组织平远七子诗社,着有《端溪砚石考》、《怪石考》、《砚石录》等。 清六舟铭大业六年砖砚 ADUANINKSTONEWITHCLOUDSPATTERNS 长:15.5cm宽:14.5cm高:4.5cm 古砖砚大朴古拙。它具有纪年、吉语、画像的、等独特内涵和文化历史信息,是其它任何砚未能与之相比。古砖收藏的兴起得益于清代金石考据学的中兴。此件六舟铭砖砚,取材隋代大业六年古砖制成,质地细密结实。随型做敞池砚,砚额之上镌刻“大业六年砖石庄”,砚背有原砖所模印的铭文:“大业六年庚午余暨令赵沾敬造天尊像一龛,千灾自散合邑永乐久长共养”。题款:“百八砖砚斋珍藏”,钤印“六舟”。 六舟(-),清代篆刻家、书画家、僧人,又名达受,字六舟,又字秋楫,自号万峰退叟,别号寒泉等,浙江海昌(今海宁)人。俗姓姚,削发于海昌白马庙,又说本姓陈,名畯。耽翰墨,间写花卉,篆、隶、飞白、铁笔,并皆佳妙,得嘉兴马传岩真传。善篆刻,尤精摹拓古器、碑帖,并能装治字画。他手拓的彝、缶、砖等古器,能具各器全角,又善刷拓古铜器款识,阴阳虚实,纤毫毕见,时称绝技。亦好收藏,精鉴别,曾筑磨砖作镜室及墨王楼以储古物,所藏唐代怀素《小字千字文》真迹,为稀世珍宝。刻竹亦精,名重于时,为当时浙江文人竹刻的代表作家之一,与黄岩方絜、张开福等名重一时。在清代极负盛名,在艺术史上有一定地位。 清随形云纹端砚 长:21cm宽:16.5cm高:4cm 清五福云纹端砚 长:17cm宽:15cm 清高翔铭红丝石鸾凤砚 长:15.5cm宽:12cm高:2.3cm 备注:带紫檀盒 本砚石质坚硬细腻,砚身上红黄条纹与色斑盘旋萦绕,交错出绚丽的自然图景,随形而就,整砚雕作鸾凤,自砚背双翅围拢环抱砚堂,翎毛翅羽刻画精美,砚背镌刻鸾凤身躯,双爪孔武有力,彩翎长尾华丽雍容。 背铭文“彝鼎其质,鸾凤其姿。斑驳浑坚,斯文之基。西唐高翔。” 高翔(-)字凤岗,号西唐,又号犀堂,别号山林外臣,为扬州八怪之一,擅画山水花卉,间作佛像人物,篆刻与汪士慎、丁敬齐名,又与高凤翰、潘西凤、沈凤并称四凤,着有《西唐诗钞》。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nyinhuaa.com/jyhjz/11493.html
- 上一篇文章: 香附曹丕为此求之于孙权,寇准因它始创踏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