扳指,古称“韘”。《说文》载“韘,射决也,所以钩弦,以象骨韦,系着右巨指。”可知其为骑射之具。

清乾隆白玉御题诗扳指(共七件)带剔红盖盒

清朝自北方入关,弓马骑射为其传统,故虽清中期后承平日久,旗人已不常事骑射,佩戴扳指的传统却保留下来。加之各种规制日趋完善,上自君王,下至各旗子弟皆喜佩戴,往往琢玉成之,以象征身份地位,以玉石、翡翠、玛瑙、珊瑚等名贵材料制作的扳指非皇室贵胄不能戴也。扳指的大小薄厚,依使用者文武身份定夺,武扳指多为素面,文扳指多于外壁精刻诗句或花纹。

《乾隆大阅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清帝乾隆尤爱扳指,据统计他为诸多玉扳指写作御制诗不下五十首。今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乾隆大阅图》中,即可见到乾隆帝右手拇指上佩一白玉扳指。

作为皇帝御用之物的扳指自然是同类对象之极品,无论身份、材质、工艺、纹饰、均登峰造极。从多尔衮进关到顺治皇帝初步立足中原,再到康雍干三朝盛世,皇帝御用的扳指都是有着严格的惯例和规定。

清宫造办处是依皇帝谕旨镶玉作,牙作等专业结构按照皇帝的意愿和喜好做出上用纹样,再经皇帝本人修改确认后方可制造。故此拍品不仅是当时技术最高工匠的倾心之作,亦是当时宫廷文化和皇帝本人气质喜好,文化理想和品位的集中体现,保留至今实属不易,当宝之。为什么古玉入门首选扳指

武能携剑黄沙立战马,文能雨疏云朗诵铅华。扳指,可以说是冠于指上的戎马,岁月老去,只剩下柔情风华。

随着战争规模和作战方式的变化,射箭狩猎活动的减少,以及玉礼制观念的逐渐渗透,玉韘变得更加装饰化,实用削弱,而装饰性却越来越凸显。

到清朝,扳指再次迎来它的辉煌。初时因重实用,大小扳指皆选韧涩材质制作,宽窄肥瘦不一,因人而异。满族人入关后,大量贵族子弟不再习武。

扳指也从军事器械渐渐成为一种极为时髦的饰品,由于炫富的需要,扳指的质地亦从鹿角、发展为犀角、象牙、水晶、玉、瓷、翡翠、碧玺等名贵滑润的原料。

为什么古玉入门首选扳指

第一,扳指所用原料,多为正经的和田矿区籽料,材料学研究上来说,比你新买一块原籽要划算得多,目前新的原籽价格持续攀高,不是每个人消费得起的。

北京故宫藏:“嘉庆御用”款青玉扳指

第二,扳指的使用频率高,磨损程度和包浆都属于教科书等级的信息,扳指看懂了,基本就入门了。它上面存在大量鉴定逻辑,内壁和外壁的抛光和包浆差别,上下口沿的磨损差别都是值得留意的地方。

北京故宫藏:乾隆题诗碧玉扳指

第三,扳指作为入门器,是兼具使用把玩与收藏流通最好的选择

北京故宫藏:清代金星玻璃光素平底扳指

当然,这里讲的入门器,未免有些狭隘了。许多从事专业研究与收藏的古玩人,到很后期的阶段,还是把扳指经常带在身边,是因为扳指是素器

北京故宫藏:清代牛角扳指北京故宫藏:清代白玉松鹿纹扳指

一般少有纹饰,所以选用的材料相对别的器物来说就会更好一些,有一点点瑕疵就容易看出来。这不仅是一种身份的象征,更是尚武精神的体现。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nyinhuaa.com/jyhsz/111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