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癜风 http://pf.39.net/bdfyy/bdfjc/161210/5112506.html

本文参加百家号#科学了不起#系列征文赛。

这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因为大多数食草的哺乳动物都是有角的,而角的形状多有不同,而同样是哺乳动物,食肉动物就没有角。那么,是什么样的进化机制造成了食肉动物和食草动物角的差异化呢?我们一起来聊一下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为什么大多数食草动物有角?

角是许多草食性哺乳动物头部明显的特征之一,而角根据“材质”不同可以分为四种:洞角、皮骨角、鹿角以及犀角。其中,洞角通常没有分叉,是由角质的外壳,骨质的芯组成,牛科动物的角均为洞角;皮骨角是由头部的软骨异化成为的角,在自然界中只有长颈鹿科下的成员具有皮骨角;鹿角是由头部的活骨异化而成的角,鹿角通常有分叉,并且可以自然脱落和再生,代表动物就是鹿科成员;犀角也就是犀牛角,它是由头部的表皮角质化形成的角,角为实心。

无论是哪一种角,在角完全长成后都会变得非常的坚硬(鹿茸是初生的鹿角,质地较软,但是一直生长后就会变得坚硬)。那么,这些动物为什么会出现角呢?答案就在防御和竞争上。

我们先说竞争,大多数有角的哺乳动物都是雄性比雌性的角明显,甚至像许多鹿科成员,雌性压根就没有角。这是因为在性选择上的差异造成的,食草的哺乳动物想要获得繁殖的权利,必须要通过与同性的争斗,而争斗的双方都是雄性,那么如何在竞争中具有更大的优势呢?食草动物虽然也有牙齿,咬人也疼,但是在同类的决斗中,想要靠咬来击退对方是很难的。于是一部分的雄性食草动物想到了头部的武器,当头部有武器后,它们的力量强弱就有了体现。

我们可以发现,食草动物的决斗大都是通过奔跑来撞击对手,而头部有坚硬的“武器”,不但能保护头骨,还能够对对方造成伤害,因此,各种“材质”的角就出现了,当角出现后,这些有角的雄性总是能够在竞争中获得优势,这样角的基因就一代代的被遗传了下去。到了今天,大多数雄性食草类的哺乳动物都有了角这个“竞争利器”。

其次是防御。食草动物对于自然界中的食肉动物来说,几乎没有防御的手段,因此,食草动物们大都善于奔跑,而这也是一些雌性无角的食草动物能够保命的唯一技能。但是,对于雄性来说,仅仅是奔跑还是不够的,因为它们要保护“妻儿”。大多数草食性的哺乳动物都是群居动物,当食肉动物来袭,跑得慢的往往是“老幼病残”,虽然群体都会放弃那些“老、病、残”的同伴,但是对于后代,它们是会誓死保护的。此时,雄性的防御能力就变得很重要的了,它们既要想办法营救后代,又要提防食肉动物对自己一击必杀,所以,保护头部、脖子这些要害部位就尤为主要了,因此,这些动物就有了长在头上的角。

因此,草食性的哺乳动物大都有角是必然的(除去那些体型小的或者是体型非常大的,比如大象、河马就没有角,但是它们的体型和牙齿弥补了没有角的缺陷),因为这不但能够提高同类间的竞争能力,还能增强自己不得不面对食肉动物时的防御能力。而且有角的动物,大都是雄性比雌性的粗壮,这是使用频率较高造成的。

为什么食肉动物没有角?

上面我们说了,角对于食草动物是一种竞争和防御的工具,而对于食肉动物来说,它们大都有尖利的爪子和牙齿,这些“利器”不但能够让食肉动物具备很强的竞争性和防御能力,还让它们具有极强的攻击性,这样有没有角就显得不那么重要的了。

我们再来看一下食肉动物如果长角的话会怎么样呢?首先,角是一种异化的器官,长角的动物势必会增加头部的重量,这会大大降低食肉动物的灵活性,灵活性降低,食肉动物的战斗力就会下降。

其次,头上长角对于食肉动物的捕猎来说是非常不利的。因为角大都是向前突出的,在捕猎时,很容易嘴还没碰到猎物,角就先碰上了,此时,面对有角的食草动物时,食肉动物牙尖嘴利的优势就没有了。简单地说就是,角对于依靠尖利的犬齿捕猎的食肉动物来说非但不会成为助力,还会成为极大的阻碍。

总结

所有的哺乳动物都有着共同的祖先,而正是不同的选择性,让动物有了生态位的差异,对于食草和食肉动物来说也是一样的,食草动物选择了极容易获取的植物性食物为食,牙齿结构就调整为适合磨碎粗纤维的食物,也就失去了重要的攻击武器-尖利的犬齿,所以为了在同类竞争中脱颖而出,以及面对食肉动物时最大概率的生还,它们选择了异化头部的皮肤或者骨骼,从此就有了角。而食肉动物选择了获取难易度高的肉食,就必须具备很强的攻击性,所以它们有了尖利的犬齿和强大的咬合力,故而也就不需要偏向于防守的“角”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nyinhuaa.com/jyhsz/111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