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博物院#竹木牙雕刻的工艺品虽然多为小器,却是我国古代工艺美术宝库中的一个重要门类,具有悠久的历史。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三万余件竹木牙器物除一部分是考古发掘的出土之物,绝大多数是明清两代皇家收藏的作品,可见皇室也对其钟爱有加。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三万余件竹木牙器物,除一部分是考古发掘的出土之物,绝大多数是明清两代皇家收藏的作品。这些作品的工艺技法主要有圆雕、深浅浮雕和镂雕三种,其中还包括拼贴、镶嵌等技艺。其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实用器,一类是陈设品。其中从各种生活器皿到文房用具,以至清玩之物,应有尽有。这些作品精微工巧,反映了时代的风尚和审美取向,是我国民族文化中珍贵的遗产。

匏器是明末出现的一种特殊工艺品,为明末太监梁九公首创,后一直受到宫廷的重视。清代康熙年间的匏器制品最为有名。匏器的制作方法是当葫芦结果时,用各种形状并刻有各式花纹的模具将其夹紧,待其自然长成后再行裁割加工,即成为所需的各种器具。匏器制品不加雕刻,秀巧清朗,为别具一格的工艺新品种,堪称清代宫中一绝。

沉香大器异常罕见,明清两代年收入宫廷藏品的沉香大器就只有三件,北京故宫有一沉香笔筒,一沉香臂阁。台北故宫则藏品有一九老图山子。

朱三松制竹雕人物笔筒清

笔筒截竹制作,以高浮雕与镂雕结合的技法雕刻松下老人对弈的画面,刀法简练而人物情态传神。画面右下角阴刻填蓝行书“三松制”,左上侧阴文填绿隶书题录清乾隆皇帝御制诗:

巧匠试奇刻,溪堂作会棋。

方圆含动静,胜负系安危。

无斧痕曲肖,有神韵莫遗。

应嗤刀笔者,此妙未能知。

御制诗署名“子臣永璇敬书”,钤“子臣永璇”、“敬书”二方篆印。

望云款竹雕荷叶式杯

杯以竹根雕作折枝荷叶形,近底处雕一朵荷花。荷叶翻卷,花瓣舒张,莲蓬饱满。花叶浅雕,筋脉隐现。花瓣间隐一螃蟹,敛螯舒腿,如欲攀爬,颇有生趣。底足由荷花及叶茎盘曲而成,巧妙自然。杯内壁阴刻隶书五言诗:

截得青竹杆,

制成碧筒杯。

霜螯正肥美,

我酿醉新醅。

及“万历庚辰(年)秋日墨林山人”款。近底处刻阳文篆书“望云”印章款。“墨林山人”即明代安徽著名收藏家项元汴的名号,此杯或即为其所有。“望云”款待考。

竹刻松树小壶明

壶呈天然树桩状。作者采用深浮雕技法,以一节老松树干作为壶身,一侧有枝沿树身盘附而上蟠屈成柄,断梗作流。壶盖巧雕成枝叶状,曲折如钮且又与壶身枝干相连。壶柄下方隐刻楷书“仲谦”二字款。此壶制于明代万历、天启时期(-),是濮仲谦的众多精品之一。作者根据材料的自然形状,精心设计,巧镂细刻,树身苍古老屈曲,满布鳞皮,并配以枝叶,精致古雅。乾隆皇帝曾多次为濮仲谦所制的竹刻御题诗句,赞扬他刻竹圆润、不留锋刃的艺术风格。

棕竹七佛钵清

钵圆体,口微内敛,口沿平齐,底部浑圆如釜。器型稍扁,体硕大,壁厚重,入手沉着。钵外浮雕一周共7尊佛像,均为结跏趺坐,双手迭置膝上,眼帘低垂,宝相庄严。其背光为浅浮雕,佛像为高浮雕,辅以恰到好处的阴刻,形成多层次的纹饰,突出了立体感。佛座之莲台设计为半圆形,以适应器下部的曲面形态,视觉效果颇佳,是别具匠心的细节处理。器表打磨光润,强调棕竹独特的自然肌理,于浅赭色地中显现深色悬针状条纹,向下渐变为细小的颗粒,长短、聚散不一,深浅二色相映生辉。钵内壁阴刻隶书填绿彩乾隆御题诗句:

古寺闻藏古钵珍,舍离曾得奉金人。

何来沙汭渔家器,又历风旙海劫春。

纪事五言尤忆昨,选材七佛重传神。

笑予何复拘名象,青石由来半假真。

并“乾隆戊寅(二十三年,年)春日御题”及“乾隆宸翰”填朱印章。

此诗录于《高宗御制诗》二集卷七十五,原题作《题枷楠木佛钵》,其后有自注曰,“开元寺佛钵见皮日休诗序甚详,去岁南巡索观题句,仍命藏寺中,爱其制古,因命良工以枷楠香木肖形为之。然日休所云帝青石作,以今观之,则陶器而非石,盖世代屡易焉,知不出于赝,故末句及之”云云。

黄杨木圆雕李铁拐像元

此像立姿,肩系葫芦,身着破衣,围百结叶裙,瘦骨嶙峋,虬髯连鬓,赤双足,一腿跛起,一腿直立,右腋下架有一拐,左臂抬起,手捏一只蜘蛛,在后衣裙下方刻有阴纹“至正二年制”隶书款。李铁拐是民间传说的八仙之一。元代以后,对八仙的各种传说愈趋离奇,以八仙为题材的各种雕刻在工艺美术创作中也十分众多。

这种绕腰络腋、横巾右袒、下体着短裙、外表注重肌肉的表现和偏重衣纹雕刻的键陀罗式艺术风格在唐代石刻中非常流行。光秃的前额凸起的形象也正是宋元时期雕刻和绘画中罗汉的主要特点。而明清时期用各种质地材料雕刻的李铁拐更是形态各异。此作品的作者以圆雕技法,以无须罗汉为本刻制出李铁拐像,同时也注意到了人物形象比例上的准确和肌肉的质感,对李铁拐的神情刻画极其细腻。虽然是相貌清癯穷困潦倒的乞丐外形,却丝毫不掩其仙风道骨,尤其是瞇起的双眼带动了面部肌肉,表现出悲天悯人、超然物外的气概。刀法上舒畅健朗,镌刻技巧极精湛,为我们研究元代的小型木雕技术提供了重要的数据。

黄杨木雕董其昌书诗笔筒

笔筒圆体,略扁,形体硕大,口沿微内倾,筒壁厚实,庄重沉稳。内壁髹黑漆,外壁阴刻唐代诗人杜甫的《饮中八仙歌》一首,与原诗略有出入: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阳三斗始朝天,饮如长鲸吸百川,

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日兴费万钱,

衔杯乐圣称避贤。宗之潇洒美少年,

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

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似逃禅。

李白一斗诗百篇,天子呼来不上船,

长安市上酒家眠,自称臣是酒中仙。

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

挥毫落纸如云烟。焦遂五斗方卓然,

高谈雄辩惊四筵。

字内填蓝,末署“其昌”款字及印“董其昌”、“宗伯学士”二方,知其粉本为董其昌所书。

此器外壁书法雕刻运刀如笔,一气呵成,酣畅淋漓,如欲破壁而出,为笔筒增色不少。

象牙葫芦形笔掭清

笔掭为浅缘盘,葫芦式。盘上浮雕并镂雕葫芦枝蔓、叶片及小葫芦为饰,并蜿蜒于盘侧及底部,又伸入盘内,增添了器型的变化。盘仿葫芦形的束腰处则浮雕一蝙蝠。

古人以大小葫芦及其藤蔓相联象征多子,而蝠谐音为“福”,故此器纹饰寓意吉祥。纹饰局部又经染色,有蓝、绿、红等多种色彩,历久不免有些部分稍褪色,却形成了有如晕染的古雅效果。此笔掭雕刻精细,造型优美,其装饰性似更甚于实用价值。

尤侃款犀角雕葡萄禽鸟纹杯明

杯以非洲犀角的后角制成,角质坚实细腻,色泽如蜜,呈浅棕黄色半透明状。利用犀角天沟自然凸凹的部位镂刻两株缠枝葡萄藤做柄,枝曲叶展,果实圆大。杯柄的左右两侧,雕雌、雄两鸡带着数只雏鸡,雏鸡或觅食,或躲于雌鸡翅下,或跳在雌鸡背上玩耍。杯内壁利用犀角天然的地岗部位,刻出一块垂岩,葡萄藤盘曲缠绕悬挂在岩壁下,叶、果点缀其间。在平底的边缘处刻有阳文“尤侃”篆文小方印,印款字小,几不可辨。此杯纹饰美,雕刻技法精湛,展现出一幅寓意深刻的锦鸡教子图,使人观之韵味无穷。

匏制团寿字六棱瓶

瓶侈口,细颈,溜肩,鼓腹,六棱式,底有六方矮圈足。器口六面分别刻双线纹,其下为阳文回纹带,蕉叶纹垂蔽颈部,器身以莲花卷草构成开光图案,内为团寿纹,下腹近足处饰如意云头纹。器体起棱处刚劲有力,棱线之间的各面甚至微微内凹,使器形极富张扬的刚性,而各部分的连结处及器表纹饰绝无生硬的折线,细细品味,其强健中不失婀娜。加之葫芦历年久远,表皮斑驳,色泽沉暗,愈平添一种古旧的沧桑韵致。瓶配有铜制内胆。外底阳文方框中有“康熙赏玩”四字楷书款。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nyinhuaa.com/jyhsz/10808.html